徐燕千,男,1912年5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一个书香世家。华南农业大学三级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共党员。1936年于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第三模范农场技佐,中山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公物组组长、南方橡胶垦殖工作技术组组长,在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任华南农学院筹委会成员,华南农学院农场场长、林学系副主任,自1958年至1974年林学系与华南农学院分分合合的历程中,先后担任学院党委委员、教务主任、教务长等领导职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林学系在华农大扎根后,他担任系主任职务直至退休。他曾任农工民主党省委顾问、广东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他长期从事林业教育、行政管理和林业科学研究,成绩卓著、业绩裴然。特别是在橡胶垦殖、自然保护区建设、营林技术革新和生态林业建设等领域辛勤付出,贡献卓著,在全国林业系统声望极高,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人物条目中介绍中外林业科学家29人,徐燕千被遴选入编。其事迹于1991年又入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林学卷,他是我国现代著名林学家和林业教育家。
中国橡胶垦殖的开拓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妄想通过封锁禁运把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其中包括橡胶,它是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为此,中央做出决策,在华南地区开发橡胶垦殖事业。徐燕千教授于1951年秋偕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院校部分师生,首批奔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开展工作。他发挥了自己的才智,首先写出《橡胶场规划设计说明书》,被采纳作示范本,并被华南垦殖局抽调担任技术组长。还受命主持橡胶培训班,为垦殖场技术干部讲授橡胶经营有关课程,亲自编写了《橡胶造林及抚育计划讲义》,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橡胶生产技术人员,为此被华南垦殖局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52年,他回到华南农学院,又肩负起开办橡胶专修科和林业橡胶班的任务,并担任教学工作,编有《橡胶栽培》教材,继续为橡胶事业培养人才。后来华南垦殖局及其属下垦殖场的领导、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很多都是他的学生。徐燕千教授对橡胶垦殖和人才培养的开拓性工作,为我国橡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致力于林业教育 重视教学改革与培养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徐燕千教授是广东林业教育的领路人之一。1952-1958年他是华南农学院的农场场长兼林学系副主任。林学系是广东唯一的高等林业教育机构,为广东的林业管理机关、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1958年成立广东林学院,从搬迁建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到教学设备等关键问题上,都有徐燕千教授不可抹杀的功劳。当时他被任命为教务主任和搬迁建院总指挥,责任之大、辛苦的滋味难于形容。由1个系1个专业迅速扩展到4系12专业,学生人数由352人增加到1012人,教职工人数由45人增加到470人,这种膨胀速度在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给广东林学院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使师资队伍尽快跟上,根据他的提议,学院决定从1955、1956、1957三个年级中抽调大量优秀学生到外校对口专业进修培养,这批人成了后来广东林学院的主力教师,这是极有远见的决策。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的形势逼使广东林学院又下马并回华南农学院,过渡一年后又与湖南林学院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徐燕千教授任中南林学院教务长。此时的专业设置,有两个重点,即热带林专业和特用经济林专业,为适应接受亚非拉地区留学生的需要,徐燕千教授亲自抓热带林专业。1966年春他亲自带领多学科的师资队伍十几人到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蹲点半年多,为热带林专业摸索培养方向和总结生产经验编写新的教材。他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极力主张建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从1958年广东林学院成立至1964年中南林学院成立的时期内,从中央到省的有关部门会议多数是他参加,校内的大会多数由他作报告。广东的高等林业教育机构,由一系一专业从华农分出,经过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最后以一院三系六专业在华农稳定下来。在这个变化纷繁的动荡过程,徐燕千教授始终不忘推动广东林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他多次带领教师到广东西江林业局、珠江三角洲、惠阳地区、梅县地区、粤北始兴县等地联系布点,建立了多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
在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循着大方向前进的同时,徐燕千教授在“左”倾思想流行的时代,敢于大胆使用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特长的知识分子,且百忙之中不忘关心民主党派的工作,这种思想和胆识深受群众赞扬。徐教授一贯认为,要有大量科学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国家的林业建设和科技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他怀着对祖国、对林业的深厚感情,教导学生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要有专业兴趣和事业心,专心致志,知难而进,为祖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培养的学生和研究生,不少已成为知名的高级科技人员,为祖国林业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
根据林业发展趋势倡导营林技术革新
徐燕千教授十分重视林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根据发展趋势和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生态原理出发,不断提出营林工作技术革新的意见。
广东平原地区大都以农业为主,森林甚少,用材奇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常出现台风、寒露风和倒春寒的灾害性天气,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危害。有鉴于此,徐教授从生态观点出发,认为有必要改变农业传统经营。1979年11月在广东省“农业专家教授座谈会”上,他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的刍议》,以解决台风、寒露风、倒春寒灾害性天气问题,获省领导的赞赏。随后即被列入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和国家经委、林业部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徐燕千教授的主持下,组织了广州地区有关科技单位,如华南农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林业厅、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省气象局等科技人员,成立“广东省农田林网化科研协作组”协同攻关。在珠江三角洲有关地区开展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立地类型、树种选择和防护效应等的研究,写出了学术论文30多篇,为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成果的技术鉴定认为“对农田林网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土温、影响温度、减少蒸发等改善农田气候方面和在抗御台风、寒露风和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方面都做出了较深入的观测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数据比较充分,科学性较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值得大力推广”。研究成果于1984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广东省林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委情报成果一等奖。
1979年,徐燕千教授在广东省林业厅、林学会作题为《广东造林问题》的报告中说:“为赶超现代科学水平,我省林业生产必须注意营造速生丰产林;应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营造单纯林转向营造混交林;由建立山区用材林基地到重视平原丘陵地区绿化造林;由单一局部规划设计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而且,必须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他认为营造速生丰产林,实行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解决木材短缺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诸因素中最为严重的因素。过去多采用防火线来防止山火蔓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每年防火线维修需费很多人力物力,且易引起水土流失。徐教授竭力倡导营造木荷等耐火树种作为绿色防火林带的主张。1988年1月,广东省林业厅邀请他在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作题为《防火林带营造问题》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营造防火林带,既能绿化,又能防火,并可防止水土流失;把消耗性的防火林带转化为生产性的防火林带,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还对如何营造防火林带作了系统论述,得到与会者的赞许和有关机构采纳,对全省实现防火林带化起到推动作用。
以森林生态学原理推动我省林业生态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人们日益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徐燕千教授当时已意识到广东省陆地生态失调,气候失常,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同广东长期忽视自然规律和过度采伐森林有关。他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1981年,他和吴世宦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规律》,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规律的意义。他不但重视森林生态的基础理论,而且重视营林实践。为了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1980-1989年,他不顾年迈,多次到粤北的始兴、乐昌,西江一带的德庆、封开,梅县地区七县和龙川、新丰江水库等地进行林业考察,踏遍了这些地方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各地、县作学术报告,并撰写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生动具体,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有很大启发。始兴县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林业县的建设是两项最能体现徐燕千教授的现代林业观的突出成绩。
徐燕千教授在1983年11月《喜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保护区的情怀和信心。
诗云:层峦耸翠喜新天,绿海无边景色妍。
挺秀乔柯连碧落,长流溪谷涌清泉。
自然生态群兴旺,物种繁荣代永延。
环境资源能两顾,农林渔牧庆丰年。
第一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建设。始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广东省重点林业县,县领导认识到林业生产对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1980-1989年,曾经几次邀请徐教授偕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有关学科教师到该县考察林业和指导林业生产。1980年9月经过调查和考察,徐教授作了《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建立始兴良好的森林生态》的学术报告,从生态观点出发,论述了始兴林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始兴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报告得到县政府采纳,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把建议逐步落实到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实践中去。特别要指出的是徐教授在《报告》中建议建立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功绩,他指出在沈所、深度水、隘子交界处保存的7454公顷连片阔叶林,是粤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既关系到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又是维护良好森林生态系统所必需的,这片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森林,可以说是“物种宝库,南岭明珠”,是广东以至全国的宝贵财富。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定位研究这种森林类型的结构、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当时的情形是林场与森工部门合作,投资100多万元,已修通了林区公路,准备开采木材。经徐燕千教授建议和呼吁,县领导决定取消开采计划,建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并聘请徐燕千教授为科学顾问,此后保护区的建设顺利、规格日高,1981年定位县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科研和管理提高,各方面得到很大发展,终于在2007年经“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的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是中国加入了世界生物圈的28个保护区之一。2006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韩念勇秘书长为此事专程到徐老家采访。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只是徐燕千教授推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典型。1980年以来,徐教授还在多种场合宣传阐明物种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科学管理。在他的努力下,1984年以后梅县地区在梅县阴那山、大埔县丰溪、蕉岭县黄佑笔等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粤北地区在佛冈县观音山、乳源县八宝山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等等。
第二项,始兴县生态林业县建设。1988年,始兴县消灭了荒山,森林蓄积量达9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3%。同年秋,始兴县政府再次邀请徐燕千教授偕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有关学科的教师作林业考察,提出在全县消灭荒山的新形势下,始兴林业如何更上一层楼。徐教授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始兴林业要上新台阶,必须更新观念,抛弃旧的传统林业,向崭新的生态林业方向进军”。始兴县党政领导对他的意见极为重视,不仅采纳了,而且正式请他指导制定《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方案》,并请他向全县干部作报告。由于建设生态林业是一个新课题,没有先例可循,难度较大,徐教授回到学校后,夜以继日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始兴的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科技水平等,历时半载,撰写出《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探讨》一文。1989年3月向全县干部作了首次报告,县政府采纳了报告意见,认为建设生态林业县是使始兴林业建设跃上新台阶的方向。随后始兴县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于同年8月在始兴召开了“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研讨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生态林业县的研讨会。林业部和中国林学会对此极为重视,认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方向。1990年4月,林业部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全国首次生态林业研讨会”,徐燕千教授的论文和始兴县《发挥资源优势,把始兴建设成生态林业县》一文都被选作该研讨会的论文,始兴县县委书记罗继胜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与会者对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样经过10多年的努力,2000年始兴县被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半个多世纪来,徐燕千教授一直从事高等林业教育和科学研究。1950-1980年,他担负教学行政与教学双重任务,日常工作繁忙,为了研究和著述,他几乎占用了全部业余时间和假期。由于他勤奋耕耘,研究成果累累,著述甚丰。他矢志林业,老而弥坚,在他《七十自勉》中有“年届古稀意若何,祗期大地森林多。移山力学愚公志,种树宗师郭橐驼。生态平衡肩更重,育才宏道世同歌。尚存一息争朝夕,耿耿丹心永不磨”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几十年为林业建设和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情操和品德。1992年,徐老年届八十,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农工民主党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联合为其举办祝寿大会。林业界、教育界共有两百多人参加,送了许多祝寿礼物,其中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的条幅写的是“只留清气满乾坤”,广东省林业厅厅长李展的诗:“南方有燕千,粤海久盘旋;桃李人才广,林科巨著篇;生平勤探索,处事细公严;大寿群同贺,高龄健似仙。”可见徐老的为人品德,事业贡献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与爱戴,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文/刘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