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风采
奋蹄耕耘效群英 ——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教授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统战部   编辑:   审核发布:系统管理员

                                         

罗富和 ,男,1949年出生,广东南海人,汉族。196811月参加工作,1976年我校林学系热带林专业毕业。19859月加入民进。1983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森林经理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民进广东省委主委。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科委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他是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农委委员。

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森林经理、林业遥感及计算机林业应用的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相继主持和参加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广州市经济林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农业院校微电脑科研管理系统”等多项科研项目。1995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以来,在利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固定样地系统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项目研究成果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主持的“微电脑多路近距数据传输控制器”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一、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831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如潮的掌声中,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富和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五个拐点。

罗副主席祖籍是广东南海,但在广州西关长大。这位学者型官员的人生经历了“1973年:海南知青上大学”、“1981年:公派留学芬兰”、“1989年:广东最年轻的大学副校长”、“2002年:当选省政协副主席”、“2008313日: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五个拐点,印记下扎实的足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最牵挂的朋友仍是知青战友

1968年,中学毕业后,他随广州第一批大规模下乡的知青队伍,来到当时南中国艰苦边远的地方海南岛白沙县,成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团的一员。搭茅棚住下后,开荒、挑水、育苗,时常一个多月都吃不上一口肉。就是在这样的苦斗中,他们种橡胶,烧砖、伐木、建房,还自己建水电站发电,一干就是5年。即使患上最缠人的疟疾,他也毫不言退。这5年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仅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也让他对中国的社会基层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他概括说,“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直到40年后的今天,知青战友仍是他最牵挂的朋友,知青的春节聚会仍是他唯一每年必定参加的私人活动。

三、命运安排他成为林学专家

年少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机械工程师,然而命运安排他进了华南农学院,成为林学专家。这是罗富和人生中的一大意外。

1973年,罗富和经过层层选拔推荐,参加省考试,以优秀成绩争取到读大学的机会,进了广东农林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亚热带林专业。1976年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当上助教。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他以名列前茅的外语成绩,入选首批公派出国留学生。1981年,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森林经理专业学习,主攻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罗富和说,在芬兰令他感受最深的是科学家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实验室里,那种专心致志、兢兢业业的精神令他深为敬佩。导师希望他学成归国,曾对他说,“我们腾出学位给发展中国家的学子,让他们学成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多做贡献;如果他们学成了,都留在芬兰,那是我们的失败。”导师的这种胸怀和境界对他影响很大,更加坚定了他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发愤学习的信念。当时留学生的生活补贴少得可怜,他只能经常买面粉擀面条来减轻生活负担,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最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科技。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计算机房里。1983年,罗富和在芬兰获硕士学位,其论文发表于芬兰林学会学报。

回国后,他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森林经理、林业遥感及计算机在林业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继主持和参加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广州市经济林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农业院校微电脑科研管理系统”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林学院森林经理研究室,他编程序试运行常常通宵达旦,累了就铺块草席睡在地板上。在林业局基层单位,他和同事们外业翻山越岭搞调查,内业连接起简陋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搞统计分析。1987年,他被破格从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以来,在利用3S技术和固定样地系统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项目研究成果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主持的“微电脑多路近距数据传输控制器”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四、我的工作就是效群英

1985年罗富和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会员。当初,青年时代写的第一份申请书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命运最终导引他跨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之门,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二大意外。

1989年,39岁的罗富和当上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大学领导人。他从此走上管理者的舞台。随后曾先后担任或兼任广东省科委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民进广东省委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广东省委主委。

罗富和在担任管理者时,以党外人士的身份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服务观念。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罗富和副校长分管学校的科研工作,当时学校的科研条件还很差。那时从国外回来研究员的实验室就是一个房间、两个书架、满地种子干燥皿。在校长的支持下,他积极奔走,争取经费,加快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大大增强了学校的科研力量。

在担任广东省农科院院长时,他继续践行服务观念,并把当一把手的体会概括成三句话:坚持原则,化解矛盾,做好服务。罗富和院长曾说,他自己十分清醒,让他这个党外人士担当院长负责制的广东省农科院院长,这是中共党组织对他的信任。他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中共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罗富和特别注重听取各方意见,重大决策事先个别通气酝酿,严格遵循议事规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广东省农科院改革力度较大,人事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都走在前面。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农科院改革发展的势头迅猛,在“十五”全国农业科技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列全国省级农科院前茅。

罗富和从基层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他深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深明群众的欢乐和困苦。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基层和群众。20051213日,罗富和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采访记者称他为“领导人”,他对此并不认同。“现在当选副主席,我的工作就是——效群英。”他说,“效群英是我的义务和工作,我不是来当领导的,我是为民进会员服务的。民主党派有很多精英,为民进会员拓展参政议政的渠道,为会员提供服务,因此我的工作就是效群英。”

2008313,罗富和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从人民大会堂回到驻地,罗富和与来自广东的同志一起吃自助餐,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将来恐怕见他就不容易了,罗富和却动情地作了否定:“我们这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离开了大家就会一事无成的。”

五、“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

罗富和是林学专家,同时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主党派人士,强调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他曾数度随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下乡调研,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民主协商,见证了广东民主政治的“一派新风”。

他说,从1985年加入民进以来,他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历经了三个阶段:从发牢骚到提意见,再到提建议。他说,“发牢骚”是自由的,但是,是不负责任的宣泄;“提意见”是负责的,但还欠缺建设性;只有“提建议”才是真正负责任且富有建设性的,是参政议政的积极有效的态度和方式。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型领导,每逢重要的会议,他一定会预先查阅资料,了解情况,理清思路。他认为,如果言之无物,泛泛而谈,那是对参政议政的不负责任。他说,只有把参政议政视作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才会有积极的心态“提建议”。罗富和历练的“三个阶段” 正是他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成长和成熟的历程。

罗富和当选民进广东省委主任委员时,曾提出继承民进的优良传统,把广东民进的工作总体思路总结为“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为本”。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进的宗旨、纲领、路线、方针,坚持“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以中国共产党提出执政为民为榜样,以参政兴国作为参政党的第一要务,坚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组织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确保民进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关系的继承和发展,确保参政党密切联系相关界别的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六、“尽量多工作,尽量少‘欠账’

罗富和由于身兼数职,工作十分繁重,不欠账已经不可能。他认为自己是个欠账太多的人,特别是科研工作欠账最多。他说: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工作,尽量少欠账罗富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晚上和周末大多在办公室加班。广东省农科院的同事说,除了出差时间之外,他一年365天几乎所有晚上的9时到11时多,必定回到办公室“填账”,连除夕和春节都不例外。周六和周日的白天,也多是如此,以此为乐。为了指导研究生,他在正常上课时间之外,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讨论科研工作上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他身兼数职,对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相关领域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他对许多问题尤其关于林业科技问题的思考往往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他的指导总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教益和启示。他对研究生除了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在生活上也是关怀备至,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给予多种形式的帮助和鼓励。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动情地称他为授人以渔的“慈父严师”。

 

                               文/王本洋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后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