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风采
永不言弃的科研工作者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施振旦教授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统战部   编辑:   审核发布:系统管理员

                                                                     

施振旦,男,1964年出生,江苏武进人。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繁殖学教授、动物遗传育种方向博士生导师。20085月,他所主持的“马岗鹅繁殖活动调控和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课题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留学六年不忘本

青少年时期的施振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相比学校中的许多同学而言,宽裕的家庭条件免去了他的生活负担,父母所给予他的支持也坚定了他“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决心,施老师自豪地回忆道:“可以说,我的大学生活是没有丝毫放松的。”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铸就了他坚忍不拔的学习、科研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自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施振旦顺利的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深造。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和英语能力被选派至新西兰留学。

海外留学的经历无疑为施老师日后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获益的就是他的英语能力,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自然要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六年海外生活让施老师看起外文资料来得心应手。我们向他请教英语学习方法,施老师说:“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用英语阅读”。短短数语看似耳熟能详,却是他作为我院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经验之谈。

而比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施老师受外国的学术氛围熏陶而养成的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这种精神使他回国之后在工作中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所瞩目的成绩。

199210月,施振旦完成了六年的留学回到祖国。

 

潜心科研求真知

19935月,他来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现动物科学学院)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科研之路。

在谈到国内外的科研现状时,施老师认为,国内的很多研究者往往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因而有许多好的课题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搁置一旁,半途而废。对此,他说:“既然着手研究一个课题就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得非常完美,实在做不下去了,再想想,能不能过一段时间等条件改善了再把它捡回来,重新深入下去,把这个课题做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但是不能满足于把研究做成和别人一样的效果,而是应该深入下去,这样才能做到比别人好,比别人领先”。

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前几年,由他所带领的研究小组进行了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效率的研究。关于这次研究的背景,施老师告诉我们,当时北方的奶牛研究蓬勃发展,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协助,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好景不长,由于奶牛胚胎生产成本十分高昂,投入的资金渐显不足,大部分的试验趋于停滞,研究遇到了瓶颈。了解到这个情况,施老师决心利用南方现有的条件进行研究。由于气候的限制,南方的奶牛生产与研究向来都弱于北方,资金来源也不多。但施老师认为:“我们一定要找到别人的瓶颈和我们的优势,这样才能发挥出我们的能力。”找到了突破口,带领着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通过制备抑制素α亚基重组融合蛋白,利用此蛋白免疫供体母牛结合常规超数排卵技术,使奶牛超排后胚胎产量提高50%~100%左右,同时结合性别分离精子生产雌性犊牛胚胎;用重组鸡Leptin和抗抑制素抗体促进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提高胚胎发育能力;用促性腺激素促进黄体功能促进胚胎发育和胚胎移植受体母牛的受胎率。这些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和胚胎移植效率的新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望大大降低雌性犊牛胚胎生产成本,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能够进入实用阶段并在国内大规模推广,进行优良种母牛群体的快速扩繁。突破了瓶颈,使南方的奶牛研究在全国也有了一席之地。受到了北方同行的关注,令许多来自北京、内蒙古等奶业发达地区的研究单位也纷纷前来取经,老师对我们总结道:“做研究,我们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在做,但是我们必须找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然后想办法突破它。要看为什么别人突破不了,我们能否突破得了,要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很深的了解。”

20014月至10月施振旦教授在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进行了合作研究。他研究了育成期营养水平对种鸡卵泡发育、卵泡闭锁或卵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育成期自由采食促进了卵泡的发育,这与促进卵巢IGF-IIGF-I的受体,LeptinLeptin受体等的表达相关,但育成期自由采食同时也促进了卵泡的闭锁或卵泡细胞凋亡,这是与自由采食降低卵巢中Bcl xlong基因的表达相关。这些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种鸡生产中必须通过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喂才能促进或提高种鸡产蛋性能的现象,丰富了家禽繁殖理论。

施振旦教授高度关注到广东省养鹅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将自身科研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广东省作为我国的鹅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年出栏约4000万只商品肉鹅, 也培育了4个著名地方品种,即狮头鹅、乌鬃鹅、阳江鹅和马岗鹅。这些鹅种都从78月开始产蛋,到春季34月停产;并且在产蛋时还经常就巢,造成年总产蛋数仅有30-35枚左右。如此低的产蛋性能及产蛋的季节性,严重影响了我省现代养鹅业的发展。为了解决鹅产蛋的季节性和提高其产蛋性能,提高鹅养殖的经济效益,施振旦教授和课题组从1997年开始,对鹅的季节性产蛋和产蛋性能低下的问题,开展了攻关研究工作。他带领课题组经过前后八年的研究,在得到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厅、清新县博士鹅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向广大农村推广了鹅反季节繁殖新技术。该项目成果突破了国际上基于长日照繁殖鸟类的研究局限,丰富了鸟类季节性繁殖活动调控机制理论;揭示了广东鹅种产蛋性能低下的卵泡发育和就巢发生的内分泌机制原因;探讨了免疫抑制素免疫促进卵泡发育、免疫催乳素抑制就巢发生,提高鹅产蛋性能的可行性。该项目开发推广了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完全解决了广东鹅种的季节性产蛋问题,并使产蛋性能从以往的年产35-40枚提高至45-55枚,使养鹅经济效益提高3-5倍。这项成果在省内2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形成年产值达5-6亿元的反季节养鹅产业。项目前后共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并在四年一次的世界家禽大会上作特邀报告。日前,该课题组又成功开发了针对北方长日照繁殖鹅种的繁殖季节调控技术,并已向江苏省和海南省一些养鹅企业推广。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鹅繁殖季节调控技术必将大大提高我省和我国养鹅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养鹅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艰辛的努力,丰硕的劳动成果获得了政府和人民的肯定,施振旦教授先后获得多种奖励:如“黄羽鸡选繁育和配套技术研究”,于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由于认真备课,严谨教学,200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教授奖励;在“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研究中,获得2006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排名第1),获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共6次。由于其首创的鹅反季节繁殖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085月,“马岗鹅繁殖活动调控和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被授予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谈到这里,我忍不住大胆的问了施老师一个问题:这么多的研究成果,都是您利用现有的条件,自己做出来的吗? “交流当然是很重要的,”老师笑道。譬如克隆猪研究与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方法和复苏存活能力的研究都是与上海交大合作完成的项目,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也经常到其他学校进行合作研究,而他在新西兰期间就常常苦于当地的交流活动很少,不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但他同时也强调:交流并不是全盘照抄别人的成果,而是在与别人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新思想。与之相对的就是现今国内的研究领域有很多的学术抄袭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一种学术造假的风气,更说明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很差的。施老师说:“我们不能依赖于到别人那里去抄一点或者是拷贝一点东西作为我们的成果,我们必须自己去做。”

 

教坛耕耘育栋梁

施振旦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他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有刻苦钻研精神。他前后独立或与其他教师共同承担了讲授各层次课程10门:如《动物繁殖学》、《动物内分泌学》、《畜牧专业英语》、《内分泌学》、《动物生殖生理学》、《生物统计和SAS软件分析》、《动物遗传繁育专业英语》、《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研究进展》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也曾为外国留学生开出了《科技汉语》、《生物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前后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2名,已毕业13名;共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已毕业4名。他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内容、改革教学和方法,重视将新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为研究生开出《动物生殖生理》、《应用免疫技术》的新课,从而增加了新的知识,增强了理论的实践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学生的好评。

施老师认为,学生还是应该把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时间放在他们的主业上面:“也许有人希望通过拉关系来获得一份职位,但是拉关系并不总能够管用,最后还是要看自己在大学四年所获得的知识以及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积极参政议政

除了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外,施振旦教授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担任了《中国家禽》杂志编委会编委,《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审稿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奶业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华南农业大学总支部主委、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政协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国致公党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委等职务。作为致公党广东省委副主委,施振旦教授积极参政议政,组织开展各种调研工作,通过致公党广东省委于2005年和2008年分别在广东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扶持和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和“促进农用土地集约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大会发言,均被评为优秀提案。促进了政府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视。

施振旦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转基因水牛的研究;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效率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制品调控动物的生产性状;禽类繁殖活动的调控研究;水禽生态健康养殖。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施老师认为应该加大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并借此机会进行自身的学科建设,提高研究团队的素质,以目前行业中领先的科研机构为标兵不断努力:“也许过了几年我们进步了,但是别人也会有所进步。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会不断的向前迈进。”

只言片语中,我们看到在各种荣誉和成就的背后,一个学者最为朴实的一面。而这,也正是他不断进取的源泉。在这里,我们也祝愿施老师在未来的教学与研究中,获得更大的辉煌。

                                                     /吴思谦   张甜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后台地址